动必成桩 桩中起用
张震中
“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太极拳也不另外。练功最基础、最常见、最简便易学的就是站桩。站桩即身体如木桩站立不动,起源于古宗教仪式。是中国 武术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历代 武术流派中受到武者的重视,所谓“未习拳,先蹲三年桩”。
站桩是 中国武术所特有的一项训练,是中国武术区别于西方 搏击术的一大特色,综观西方搏击术,其基本上都是着重于 肌肉力量的增加和外部形体的训练,训练方式不外乎负重练习以求得体格的强化,以供 搏击所用,即所谓“外强”;而 中国武术则更着重于“内调”,即内部机理的调整和用力习惯的养成,讲究以固有体态 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所以西方拳手大都体形彪悍, 爆发力强,而中国的 内家(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大成拳等)好手往往体格瘦弱,但一击之下,攻击力却极强,这就是中外两种体系搏击术研究的主题和方向差异所形成的,而站桩就是在这种 训练理念下所形成的一种极具代表性的训练模式。
所以,要想学到太极拳的真谛,必须先练好站桩。桩功能让人们排除杂念,心态平和,使人体阴阳平衡,通过站桩可以体会到松,空的状态,也是通向太极拳的最高途径“空灵境界”的最佳途径之一。
站桩练法是:两脚开步同肩宽,两膝微曲,两臂曲抱于胸前或腹前,双手距离约十厘米十指相对。然后就是调整身形:头放正下颌略内收、两耳放平、双肩同高、两髋同高……然后调整精神:两眼视正前方略低一点,两耳听正后方略高一点。百会虚虚向上领起……然后放松周身:从头顶开始检查,逐一放松周身,直至双膝、双脚踝,而双脚稳稳地踩在地上。反复检查、调整并体会节节放松、节节对正的感觉,此时,应已达到命门后撑、跨根内缩,臀犹如钟锤悬挂……体会“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敛臀……立身中正、心静体松……”的感觉,体会气沉单田的感觉,体会 身备五弓的感觉等等。此时的放松,不是松散、软塌塌,而是周身是一个整体,处于一种“似松非松,将展未展”的状态。
我的感受过程是双脚平行站立,两臂环抱成圆,守空洞,保清虚,凝神静气,注意力要集中,体会舒适,让身体站松站空。然后让劲慢慢上来,脚下就会轻松,有种随时下落的感觉,即要消失即将消失,但尚未消失的蓄势状态,也称为零界点,这时人的精神是提起的,比喻是像灵猫扑鼠。
太极拳动作结构过程是:含胸,拔背,松腰,落胯。正好是身体里的交替过程。零界点的蓄势状态站好后(要消失即将消失,但尚未消失)自己的胸部微微一空,让胸消失,这就是胸空。然后后背一空,就是拔背,身体就会自然出现顶头悬。接着松腰,腰部就会出现整体的松和空。最后落胯,胯根轻轻一空,整个身体向下沉坠。这个桩功重点要体会身体的四个空:胸空,背空,腰空和胯空。只有做到了四空,身体才会出现中正安舒。所以,站桩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其实这内部是一个有顺序连续不断的松空的过程,只是外形看不出有任何变化而已。
以左搂膝傲步为例:左腿在前右腿在后,左手搂膝,右手臂平伸,身体未动就要做到像桩中零界点样子,灵猫扑鼠的状态,先松胸后楼手,零界点空背提右膝,零界点松腰出右步,零界点落胯沉推左臂。完成一个完整的搂膝傲步动作结构。
最后以田老师太极拳的玉女穿梭动作为例,让每个学员都亲身感受四空在动作结构中的作用和威力搭上手后拿人甚轻,而人不能逃,瞬间跌于丈外而人不感疼痛。
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的动作结构都是由“四空”:胸空,背空,腰空和胯空组成。逢动必空,空中起用。而站桩则是一种逐步达到“四空”境界的有效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