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网站首页新闻动态视频集锦太极研究太极史话会员风采下载专区关于我们
栏目导航
新闻搜索
热门点击
联系我们
  • 网址:www.sanyaosanbai.com
  • 邮箱:wu@tjla.cn
  • 电话:138 0527 2136
  •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平山堂西路239号 西湖花园公建A楼3楼东

  • 首页新闻中心田金龙论文  
     
    太极推手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来源:田金龙太极拳法研究会 点击数:9357次 更新时间:2013-12-4 16:42:53
    第47卷第8期
    2013年8月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V01.47 No.8
    Aug.2013
    太极推手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田金龙1,杨建营2
    (1.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扬州225009;2.苏州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江苏苏州215006)
    摘要:在剖析武术教育改革大方向、太极推手推广普及困境及可行性基础上,重点构建了简约化的太
    极推手技术体系及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和进度模式。技术体系的要点是:把位入手、四大技法、四个步骤、
    四种功法。课堂教学的基本练习形式包括单式动作、盘手练习、盘手对抗、定步对抗、比赛对抗。课堂教
    学结构归纳为程序化的三段式结构,教学进度则以速建技术框架、合理划分学习周期为原则进行安排。
    关键词:太极推手;技术体系;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0x(2013)08.0077.05
    Exploration of New Teaching Model of Taiji Push Hand
    TIAN Jinlon91,YANG Jianyin92
    (1.College ofP.E.,Yangzhou Univ.,Yangzhou 225009,China;2.Post—doctoral Station ofSooehow Univ.,Soochow 215006,China)
    Abstract:At present,Wushu teaching is in face of reform and the popularity of Taiji push hand is in difficulty.
    However,a more simplified Taiji push hand system proves to be feasible for popularity and its teaching model is construeted
    to achieve better learning results.This system consists of four skills,four steps and four types.Its teaching
    includes simplified movement,rolling arrn practice,rolling arm counter,fixed step counter and game counter and
    is classified into three stages with each stage focus on different skills.The teacher’S role becomes an organizer in·
    stead of a skill imparter.
    Key words:Taiji push hand;skill system;teaching model
    1近十年来武术教育改革概况2004年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发文提出“体育课适当增加武术的内容”为标志,近十年来,武术教育成为武术研究领域的重点。而武术主管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的调研结果令人吃惊:“有70.3%的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武术在中小学,已名存实亡”心]。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武术,却不喜欢武术课”[3】。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武术教育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存在问题。这些内容是什么呢?——初级长拳、24式太极拳、初级剑等等。由于这些内容都是封闭性的套路,而且教学时只讲解动作如何做,不涉及技击实用性,致使学校武术成为枯燥无味的代名词。在这种情况下,学者们把武术教育改革的力向转移到开放性的对抗类武术。对学生的调查结果也印证了对抗类武术是他们的实际需要。于是教育部主导的武术教育改革收稿日期:2013—05—08;修回日期:2013—06—10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CTY022)阶段性研究成果。第一作者简介:田金龙(1963一),男,江苏扬州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成果——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普修课主干课程《武术套路基础》、《武术格斗基础》(2010年出版,主要用于体育院校武术普修)十分突出了武术的技击本质,前者一改以表现性的初级套路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状况,而在各拳种中选取了典型招法,后者则把散打、中国式摔跤、太极推手、短兵列为重点。武术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何操作实施却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以高等专业院校的武术普修课教学为例,虽然武术新教材在2010年就出版了,并同时举办了新教材培训会,但对一些专业院校的走访调查发现:很多学校的武术普修课教学仍以原有的初级套路为教学内容,改革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究其原因,专业教师对原有的教学内容早已得心应手,而对新内容则很茫然,不知如何人手。以太极拳类内容为例,新教材的套路基础选取了8个典型招法,格斗基础选取了太极推手,而绝大多数专业教师很少接触太极拳技击,更不知如何开展推手课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新教材推广难度可想而知。如何使新的教学改革思路真正能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得以贯彻实施,是一个不得不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万方数据78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第47卷
     
    2太极推手教学开展的状况及推广困境太极拳是武术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有学者研究指出:明代“主于搏人”的少林拳和“以静制动”的内家拳的出现,可谓古代武术发展的两个代表性的里程碑,而内家拳的产生则标志着古代武术一种新的历史走向,它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实践与理论¨1。然而,内家拳自明代中后期至清初的短暂闪现之后,逐渐默默无闻,继之后起的太极拳则全面承袭了这种技击理念,并逐渐丰富完善,成为中华武术中最具文化特色的一个拳种。
    太极拳是一个由功法、套路(单练、对练)、拆招、喂手、推手、散手等环节组成的技术体系。目前绝大多数人仅认识到了其中以慢练为最主要的外显特色的套路,实际上,以“松、柔、慢”为主的套路仅仅是获取整体体协调的劲力、熟练招法的一种辅助练习手段,太极拳最具特色之处在于其独特的推手运动。推手运动的最主要作用在于“懂劲”,是通向“神明”之境的必经之路。推手运动同时也是太极拳技术体系中最有魅力的组成部分,推手的水平是练习者习武境界的标志。而长期以来,学校武术普及教育仅仅从太极拳技术体系中选取了慢练套路形式,多教授24式太极拳,并且以囫囵吞枣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很少讲解具体招法,从而导致了广大学生“喜欢武术,却不喜欢武术课”的现状。学生不喜欢太极拳,不是因为太极拳不好,也不是因为太极拳的慢练套路不好,而是选取的内容不合适。以慢练为主的套路适合中老年群体,也适合极少数专业人群,而不适合作为最大群体的广大青少年学生。活泼好动的青少年,很少喜欢慢慢悠悠的运动,对抗类武术可能更适合广大青少年。在这种状况下,选取太极拳技术体系中的推手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应该更合适。
    目前太极推手运动基本限于在广大民间、一些武术学校和少数专业院校开展,学校普及教育中几乎没有类似教学内容。推手是太极拳技术体系中最精华的内容,几乎是民间太极拳传承者的必修内容(仅以大众健身为目的的大多数老年群体除外)。在一些大中城市的晨练者中,经常会看到师父带着徒弟练习推手的场景。在师徒式的教学团体中,全国各地山头林立,不胜枚举。在一些武术学校,推手也成为主打项目,如陈家沟的众多武术学校,扬州的天龙武术院,山东的一些武术学校,等等。然而,如何使这项目最具中华武术特色的运动在各级学校推广普及,却似乎是一项极其困难的工作,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技术复杂、师资缺乏。在民间习武群体中,一般的教学程序是先练习几年的功法、套路,待套路技术成熟以后,再由师父带着徒弟进行推手练习。传统的推手教学是以四正推手为核心,通过对四正推手的熟练与拆招运用来掌握推手技术b1。这是一种理想的技术模式与练习模式,这个模式适合师徒之间、师兄弟之间的演习,其配合性较多,在实战性方面与实际需要有一定的距离。师生之间更多的是讲手、说手,练习时要遵守一定的规矩。教学过程是以师父为主导,注重知识传授,徒弟的学习是一个接受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成为这个理想模式的继承人。表面上看这个理想的教学模式是合理的,试想,假如你遇到一个寻常的老师,你要想有所突破与发展也是很困难的,有时候,老师的权威也是一种束缚。所以,四正推手有其精纯之处,能够培养出太极高手,但它成才的周期太长,成才率不高。通过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精确地掌握推手技术需要三到五年的严格训练,一般性的表现推手技巧也要半年以上的训练。这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只适合极少数对武术兴趣十足的人坚持不懈地锤炼,不适合大面积普及教学。要使太极推手在广大学生中普及,必须首先构建一个简单易学的简约化技术体系。
    即使能够解决简约化技术体系问题,“谁来教”也是个头疼的问题。师父带徒弟练的推手是建立在师父高深技艺基础上,如果一个老师自己都不能做到“引进落空”的程度,他的教学怎么能够让学生相信通过练习可以做到引进落空呢?在各级学校的体育教师中几乎没有人有这种高深技艺,即使武术专业的毕业生也极少曾有过学习太极推手的经历。在这种情况下,太极推手的学校普及难度可想而知。
     
    3太极推手普及教学的可行性剖析
    然而,有难度并不代表不可行,关键是如何解决技术复杂问题和师资教学问题。韩国的跆拳道本来也很复杂,但经过整理提炼,形成了由几个腿法组成的简约化技术体系,不仅在全世界迅速推广开来,而且没几年的时间就迅速占领了中国各大中城市,并把中国武术“踹出都市时尚”,一些道馆还打出“学习跆拳道,体验中国武术精神”的广告语哺1。实际上,并非中国武术不好,相比之下,中国武术要比国外这些武技高深得多,但最主要的问题是中国武术庞杂无序,缺乏整理提炼。从精妙高深的太极推手技术中完全也可以提炼出几个最核心的典型技术,组成一个有别于其博大精深技术的简约化的普及技术体系。只要深悉太极拳技击之道的人整理提炼出简约化的太极推手技术体系,就完全有可能将其推广开来。从师资角度,韩国跆拳道的推广应该比太极推手万方数据第8期田金龙,杨建营:太极推手课堂教学模式新探79困难得多,因为其最初的师资都集中在韩国,国外一个也没有。跆拳道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各大城市迅速铺开,正因为其技法简单易学,稍有武术基础的人通过视频学习就可以胜任跆拳道教学,最初的绝大多数跆拳道教师都是由武术教师转过去的。太极推手只要也提炼出简约化的技术体系,其他武术教师通过视频学习,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也完全可以胜任教学。相比较而言,太极推手应该比跆拳道更具推广优势。通过2013年初对浙江省10余所开展跆拳道的普通高校进行走访调研可知,绝大部分学校仅教授跆拳道的腿法技术,而很少进行实战对抗,最后的考试环节也是根据学生技术的好坏评分。究其原因,有的缺乏护具,有的缺乏场地,而最主要的原因是怕出现伤害事故。这种教学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跆拳道的意义。太极推手教学就不存在以上问题了,因为其所有技术完全是粘连型发力,没有撞击发力的暴力技术,这种技术不仅最具中国文化特色,最能代表人类格斗术的文明化进程,而且不易出现伤害事故。
     
    综上,将太极推手进行推广普及并非不可行,关键是如何提炼出简约化的技术体系,并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推广的问题。只要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太极推手就能打破只能在师徒间的狭小范围内进行的现状,从而走进各级学校的正规课堂。
    几个典型的推手技法:掷,向前的发放方法;挂,下压的发放方法;偏,左右转身的发放方法;拧,左右旋转的发放方法。
    对于以上推手方法的共性进行提炼,会发现,一个发放过程一般包含四个连续的技术步骤,即引化、进逼、落空、发放n]。由此,成功的完成推手动作,需要经过相应的四个方面的训练。而传统的推手教学注重四个步骤的连贯性,没有分解出四个独立的训练方法,它的训练基本上是自我探索、自我觉悟,围绕着四正推手从定步到活步到散手(自由的推手对抗)随]。我们现在的理解应该是从推手对抗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以上四个步骤分析每一种技术所包含的相应的四个环节,分别对其进行针对性训练。这样,每一个运用情况就是一条训练的线索,我们发现的情况越多,训练的线索就越多。根据初步研究,我们总结出揉球、抽丝、折叠、惊弹等功法训练。通过这些针对性的训练,提高了技术的运用能力,可以更好地掌握推手的发放技术。如果根据这种理解进行教学,既保证了技法的简练,让学生易于学习掌握,还能让学生触类旁通,在多线索的学习中自主地培养综合能力,最后达到融会贯通,一气呵成。这样,太极推手的学习过程变成了学生在运用中发现自我,自然流露其本能与天赋的过程,从而使练习过程充满诱惑与神奇。
     
    4简约化的太极推手技术体系
    5简约化推手技术体系的几种练习形式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种简约化技术体系的定位。对于太极拳而言,太极推手简约化技术体系的构建是一个较大的创新,但这种创新不是创造新技术,而是对原有太极推手技术的整理提炼,其主要目的不在于把太极拳技术完整地传承发展,而在于紧扣主题,建立技法清晰、简单易学的技术体系,使其最精华之处能够得到大面积推广普及,通过这种技术的普及使更多的人了解太极文化的精髓,了解太极拳的技术核心。由于太极拳技击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防身自卫,所以这种直指核心的简约化技术体系应该从人的本能攻击开始进行设计。我们曾进行了多次简单试验,让两个外行进行推手对抗,结果发现他们一般都是从双手掐把开始。简约化的推手技术的教学从这个点开始设计,可以收到一定成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掐把也是有一定规律的,有上位把、下位把、左右吧、内把、外把、等等。尽管把位不同,运用方法却大同小异,这样,我们可以从技术模板人手,来适应不同把位的变化。掐把之后可以运用各种推手技术进行对抗,这些方法可以归纳为四类,即:前推、后压、左旋、右拧。根据这四类技法可以分别建立四个技术模型,从而形成
    单式练习:单一动作的练习。动作来源于盘手练习、盘手对抗、定步对抗、比赛对抗中的常用动作,这些动作在练习方式上近似于太极拳的套路练习,练习时可以仔细的体会这些动作的技术要领,熟练、巩固各个环节的技术动作,为下列练习打好基础。单式动作的选择应该与技术线索联系起来,在一个阶段内强化训练,以便于迅速建立有效的技术方法。
    盘手练习:由推按与走化构成的配合练习。盘手是非完全的对抗,练习双方需要一定的默契,一般是点到为止。盘手练习可以迅速地提升推手的化劲功夫和控制功夫,为技术运用的多样化与准确性夯实基础。传统推手的盘手练习内容主要是:单推手、双推手、四正手、大捋、缠手等,如前所述,这些动作的练习有一定的效果,但针对性不强。如果从技术的四步骤与技术主线的角度对这些动作进行分解,并增加一些技术内容,不仅练习的针对性强,而且丰富了练习的内容,提高练习的兴趣。以单推手为例,传统的方法是划圆练习,容易单调枯燥。现在可以延伸为技法的互换练习,如甲方按逼,乙方承劲;甲方拔跟,乙方制动;甲方拿控,乙方待动;甲方发放,乙方随势。同样,单推手中还万方数据80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第47卷可以演化出掷、挂、偏、拧四个技法的攻守互换练习。这样就把机械的划圆变成了技法的、招式的研习,看上去还是盘手,内容却深入了、丰富了。
    盘手对抗:在盘手中运用技术动作的对抗练习形式。这种练习也需要一定的配合与默契,双方必须保持盘手的状态,在盘手过程中捕捉时机运用技术,一旦动作完成,无论有没有技术效果,双方都应该自觉地转入盘手状态。盘手对抗是盘手技术与定步对抗技术的结合,其技巧性极强,是一种最佳的训练出纯正的太极拳功夫的练习方法。
    定步对抗:在定步中自由运用技术动作的对抗练习形式。推手时尽管外在形态上有很多变化,但最后的发放技巧却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性的发放方法使推手技术的掌握变得简单。在任何一个状态下,原则上讲都可以有四种发放方法,即:前推、后压、左旋、右拧。初学者学会了这四种发放方法就具备了一定的对抗能力,同时对推手技术有了较好的理解,培养了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的能力。
    比赛对抗:按照比赛规则进行的竞技推手。在推手的课堂教学中竞技推手只能是一般性的教学内容,适当介绍即可,因为课堂的教学任务是为了学习知识,而不是竞赛。如果课时较多,竞技推手练习也是必要的。从技术上看,竞技推手要面对许多与竞赛有关问题,需要进一步学习与提高。通过竞技推手的练习,推手的技术会更加全面,对抗能力也更强。
     
    6太极推手教学模式探讨
    6.1 每堂课的结构模式
    6.1.1课的结构各门课程都有相对固定的结构,通常体育课的结构是由开始、基本、结束三部分组成阳1,由于推手练习的强度较小,开始与结束部分的时间分配可以适当减少,以基本部分为主体。作为课堂主体的推手可以划分为三部分:基本动作练习、单推手练习、双推手练习。
    基本动作练习:单式练习,盘手练习。单推手练习:定步单推手自由对抗,定步单推手盘手对抗。
    双推手练习:定步双推手自由对抗,定步双推手盘手对抗,比赛对抗。
    三段结构的教学时间的分配大约相等,在两节连上的90分钟的课堂上,每段落约30分钟;在45分钟的中学体育课上,三段结构的时间分配有待探索。可以看出,三段结构既源于传统,又突破了传统。在这个练习结构中,首先需要一套技术体系来支撑,基本动作练习需要大量的技术学习内容,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几个单调的动作;单推手练习可以独立对抗,不再是传统的几个划圆方法;双推手练习也要动作简单实用、而且技法丰富,也不再是传统的四正推手。传统的练习方法已经承担不起这个教学模式,在技术主线下的进行的一系列的创造活动,是现代推手课堂教学所要做的工作。
    三段结构使推手教学程序化,推手技术的教学就不再随心所欲,不再杂乱无章。然而这种练习形式又是非常活泼、自由,课堂上学生钻研探索,老师适时点拨,老师与学生都获得了很大的创造性的空间。
    6.1.2每堂课须遵循的原则适合于推手教学的课的结构应遵循“练习为主,讲解为辅;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原则。推手的技术含量较高,在学生缺乏体验的情况下,教师过多的讲解会使学生困惑,不如选择简单的动作组织学生练习。无论是个人练习,还是双人练习,学生的体验都是最重要的。推手需要内劲,很多动作外形没有很大变化,结果却有很大差别。个人练习不仅要学习动作方法,更要体验内劲,教师应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用最清晰、最简练的口头语言或身体语言引导学生感知内劲的存在。内劲的感知能够很快地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并获得宁静、充实、满足的快乐感。双人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推手技巧,让学生在对抗中寻找老师给予的指示,发现成功的诀窍,逐步建立并稳定推手技术。
    虽然推手技术短期内难以掌握,但推手的方法可以学会,推手的概念可以建立,推手的过程可以充满乐趣。教师的职能重在引导,而不是传授。当方法与概念交给学生后,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强化。点评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练习的过程中暂停下来进行技术指导,或让学生互相观察、讨论,既强化了技术,又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表面上看起来教师显得很清闲,其实一切都在教师的掌控中,都是教师精心营造的教学环境的结果。
    6.2推手教学的进度模式
     
    6.2.1速建框架目前还没有适合推手课堂教学的教材,要上好推手课,首先要做的是根据课时、学生的基础等具体情况,做好对教学大纲的安排。精选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在当前的推手课堂教学中还是需要教师的精心安排,教师在这一方面应做好充分的工作准备。在制定推手教学计划时,推手的技术系统教学要相对集中在教学的早期阶段,在执行教学计划时,还要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要让学生在尽可能短万方数据第8期田金龙,杨建营:太极推手课堂教学模式新探8l的时间内建立起推手的技术框架。在推手教学初期,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是很大,学习进度基本一致,在技术的掌握过程中,会明显的出现特异性的技术分化。这是非常有趣的事,由于学生的先天气质的差异,会对某些技术比较敏感,优先学会这些技术。在化、引、拿、发的四大类技术中∞】,其重要性是相等的,不过优先掌握某些技术是客观存在的,教师不可过于强调技术教学的一致性,强求教学进步程度的统一标准。先把框架给学生,是让学生对推手技术有一个整体概念,让学生迅速地投入到技术的感知与体悟之中。
    6.2.2逐步细化发放过程包含四个步骤,需要经过各自独立的专门的训练,并经过对抗实践的整合,达到融会贯通,才能在运用中一气呵成。这种独立的训练可以专门设计,在上述介绍过的练习方法中进行分节、突出、强化训练,这样可以保证练习方法的简单化,技术运用的一致性。还可以把一个看似简单的练习变得丰富多彩,趣味盎然。以盘手练习为例,可以在盘手过程中突出身体的各种转化方法来训练引化技术,突出正劲进逼来训练点问技术,以拔跟、空跟的方法来训练拿控技术,以弹透打跳的方法来训练发放技术。这种突出某一部分的强化训练正是技术的细化过程,也是技术的丰富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学会方法、掌握技巧、形成技术。
    在推手的细化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要从最简洁的方法开始,从有规律性的技术人手,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部分技术,有一些看得见的效果和体验,然后,在这些效果和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推手教学的细化过程是一个多循环的过程,不要指望一个周期的教学学生就能学会推手,而要根据教学时数划分3到4个周期以上。周期是指化、引、拿、发技术的一个教学过程,多周期就是这个教学过程的多次循环。每一个教学周期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部分推手技术的形成,并且后一个周期要与前一个周期有效衔接,以推进技术的深层次发展。总之,推手技术的形成非短期成果,除了学会方法与技巧外,还要看对手的水平、自身的功力等等,是一个综合因素,这是推手教学的困难之处,不过,周期式的教学方法可以降低推手学习的难度,保证推手教学的顺利进行。
    如果立足于以上简约化技术体系和教学模式,建立太极推手学校推广普及的教材和教学视频,只要具备一定武术基础的教师通过短期学习,都完全可以胜任太极推手教学,这样太极推手的学校普及不是没有可能。太极推手的推广普及是中华武术之精华的弘扬,完成了这项工作就等于完成了中华武术学校普及的关键,从而必将促进武术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7小结太极推手是太极拳教学改革方向的首选,然而由于该运动的技术高级复杂,又缺乏相应的师资,所以其推广普及存在很大的困难,目前仅限于民间师徒之间交流和在一些武术专门学校开展。但有困难并不代表不可行,作为域外武技的跆拳道在中国各大城市的推广给我们启示,只要构建出太极推手的简约化技术体系,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形成相对固定统一的模式,其推广普及不是没有可能。
    本文首先构建了简约化的太极推手技术体系:把位人手、四大技法、四个步骤、四种功法。然后列举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几种练习形式:单式动作、盘手练习、盘手对抗、定步对抗、比赛对抗。最后对每堂课的结构模式及整体教学进度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程序化的三段式结构,以及速建技术框架、合理划分学习周期的教学进度安排。并突出强调了把教师的工作重心由传授职能转向组织职能,是太极推手能够通过一般武术教师进行普及推广的又一关键。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
    展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2]《关于武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研究》课题组.改革学校武术
    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J].中华武术,2005(7):4-5.
    [3]蔡仲林,施鲜丽.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淡化套
    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
    (1):62—64.
    [4]周伟良.历史与现代交汇中的中华武术[M].台北:逸文武术
    文化有限公司,2012:133;149.
    [5]沈寿.太极拳推手问答[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6:5.
    [6]慈鑫.武术被跆拳道踹出都市时尚——失落中的中国传统
    武术(上)[EB/OL].http://hi.baidu.condtianma00/hlog/item/
    e88285 l 27f25f2eee2fd780a.html.
    [7]田金龙.太极推手入门与提高[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28.
    [8]赵光圣.武术格斗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135.
    [9]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3,
    278
    万方数据
    太极推手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作者: 田金龙, 杨建营, TIAN Jinlong, YANG Jianying
    作者单位: 田金龙,TIAN Jinlong(扬州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杨建营,YANG Jianying(苏州大学 博士
    后流动站,江苏苏州,215006)
    刊名: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年,卷(期): 2013,47(8)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whtyxyxb201308016.aspx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中华“武魂名家”论坛于邯郸举办 下一篇:太极拳技术原型的提炼与推手技术体系的构建
     

    网友点评
    网友 110.204.127.* 点评于 2013-12-6 20:00:28
    田金龙先生用现代理论对太极的精髓进行了意赅透彻的阐析,再加上王璐璐,徐亚奎,杨安兵,尹延状,胡文泽等一大批高手的赛场表现,无愧于一代宗师的名号。祝福田教授,祝福天龙!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友情链接
    田金龙太极拳研究中国武术中国武术段位制邯郸太极文化学院中国太极论坛江海太极拳养生网天龙太极拳俱乐部
    联系我们 | 给我留言 | 协会邮箱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 - 2014 苏ICP备19042321号-1
    邮件:wu@tjla.cn 电话:138 0527 2136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平山堂西路239号 西湖花园公建A楼3楼东